在近期舉(ju) 辦的滴水薈未來製造企業(ye) 數智化轉型座談會(hui) 上,來自上海長肯試驗設備有限公司的CEO吳旭豔女士對製造業(ye) 未來的數字化升級和轉型表現出極大的關(guan) 注和興(xing) 趣。
LCN臨(lin) 港企業(ye) 薈有幸采訪了吳旭豔女士,深入了解這位活躍在智能製造設備行業(ye) 的女性創業(ye) 者的心路曆程。
您為(wei) 什麽(me) 會(hui) 選擇來到臨(lin) 港新片區,並將公司設立在此?
我從(cong) 2008年開始從(cong) 事可靠性試驗設備的行業(ye) ,在經曆一些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感受到國家飛速發展的過程中,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新產(chan) 品、新材料在不斷推陳出新的過程中會(hui) 有很多新的質量問題不斷湧現,可靠性試驗、材料的失效分析已經成為(wei) 了一個(ge) 隨著科學進步要不斷提升的領域,然而國內(nei) 試驗設備行業(ye) 還多數一直保持著傳(chuan) 統技術。各種性能疊加的定製和實際工況場景的建設能力很弱,強國必強製造業(ye) ,所以懷揣著挑戰中國製造業(ye) 新高度的夢想來到了上海。
2015年我來到上海後義(yi) 無反顧選擇了臨(lin) 港,當時隻有一個(ge) 人,現在團隊已經有了80名員工,將公司打造成高科技的孵化器,為(wei) 裝備製造業(ye) 保駕護航。這幾年我們(men) 在臨(lin) 港新片區實體(ti) 落地後,越來越感受到這裏的營商環境非常好,政策方麵為(wei) 企業(ye) 提供很多助力,在研發方麵享受到政策補貼,相對其他地區也更加便捷且實在。
可以分享一下在這幾年的創業(ye) 中,臨(lin) 港新片區給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麽(me) 嗎?
印象最深刻的是與(yu) 航天六院46所共同開發迷你版超高溫駐點燒蝕裝置吧,在這個(ge) 設備的研發過程中我們(men) 整合了中北大學、南航等高等學府的教授的技術力量,在鑽研溫控技術與(yu) 流體(ti) 力學,流固耦合效應中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從(cong) 而實現了在占地麵積較小的情況下,搭建2400K和4馬赫的高風速場景,為(wei) 航天事業(ye) 新材料的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測試條件。
長肯作為(wei) 研發製造型企業(ye) ,我們(men) 在不停地去探索、試錯和踐行。這個(ge) 過程需要勇於(yu) 創新,敢於(yu) 改變一些傳(chuan) 統模式。用科學之道去指導技術方向和路徑,借助更廣泛的學術界的學識做到真正的產(chan) 教融合。科研項目其實前期的投入較大,對於(yu) 企業(ye) 來說在利益方麵是比較衝(chong) 突的,但我們(men) 企業(ye) 也需要在這方麵去承擔起來。傳(chuan) 統的檢測中,實驗室是一個(ge) 勞動密集的場所,需要專(zhuan) 業(ye) 度很高的技術人員,對企業(ye) 而言用人成本非常高昂,並且在安全角度而言風險較大。以氫能源燃料電池為(wei) 例,在測試過程中有爆炸風險,因此打造“人機分離"的實驗室場景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三年來,我們(men) 的目標其實就是用“人機分離"的形式去改變傳(chuan) 統的檢測方法,從(cong) 而為(wei) 第三方檢測機構提高一個(ge) 層級,也是想要更好地去助推檢測行業(ye) 的發展。
疫情期間,貴司研發設計了一款“移動式核酸采樣消殺隔離艙",已向社會(hui) 累積捐贈達30套以上,為(wei) 新片區樹立了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的榜樣。您能否簡單向我們(men) 介紹一下貴司的“智造"成果?
社會(hui) 有需求,我們(men) 就去做貢獻。在疫情期間長肯向社會(hui) 捐贈了一百多萬(wan) 的設備,我們(men) 自主研發的“移動式核酸采樣消殺隔離艙",相對傳(chuan) 統的核酸采樣亭更具防護作用,目前捐贈的設備分布在整個(ge) 浦東(dong) 地區的各處為(wei) 市民服務。當時疫情來襲時比較困難的是設備原材料的運輸,平時幾千塊錢的運費在當時翻倍到了兩(liang) 萬(wan) 多,我們(men) 在複工的第一時間依舊投入到了研發生產(chan) 中去,僅(jin) 用時五天就設計研發並組裝出第一套核酸采樣亭設備。
移動式核酸采樣消殺隔離艙
不敢自稱是企業(ye) 家,因為(wei) 你真的當起一個(ge) “家"字,就首先得把社會(hui) 當家,隻有真正把國家當家的時候,你的貢獻一定是最大的。
企業(ye) 就是國家機製中的一塊磚,國家需要哪裏就搬到哪裏,不管你是民營企業(ye) 還是國有企業(ye) 。我相信上海有很多企業(ye) 都像我們(men) 一樣挺身而出,用自己擅長的能力和技術,快速地為(wei) 社會(hui) 層麵分憂解難,為(wei) 社會(hui) 麵的共同目標而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祝賀您成為(wei) 臨(lin) 港新片區第三屆“臨(lin) 港工匠",您是如何看待"匠心“的?
中國三千萬(wan) 中小企業(ye) 裏麵一大半都是屬於(yu) 製造業(ye) 的,匠心精神正是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需要打磨的精神。身懷絕技,不忘初心,朝著願景目標孜孜不倦地前行。我常說的兩(liang) 句話: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yu) 術,道可馭術求必成!在追求科學真理的道路上,保持積極的學習(xi) 心態,不斷的調整全球製造業(ye) 的新高度。我們(men) 的團隊一直相信“隻要肯鑽研肯探索,再難的科研課題我們(men) 都能去把它攻克掉",這句話也一直激勵著我們(men) 。
我們(men) 與(yu) 東(dong) 南亞(ya) 的一些企業(ye) 、瑞士等地的企業(ye) 有一些外貿業(ye) 務的往來,因為(wei) 疫情暫時中斷。在未來我們(men) 還是想要帶著這份“匠心"走出去的,我們(men) 想要從(cong) 這裏走向國際,讓“中國智造"在國際舞台上閃耀。
生產(chan) 製造行業(ye) 普遍以男性為(wei) 主,作為(wei) 女性能脫穎而出,您能否分享一下您的心路曆程以及您是如何看待女性在臨(lin) 港新片區的未來發展的?
其實在工作中我對性別差異沒有特別深的體(ti) 會(hui) ,不會(hui) 給自己或職場女性貼標簽。記得有一次去昌河飛機現場調試,出於(yu) 對工藝要求的執著態度,到了現場我看到爬梯就徑自一個(ge) 人上了六米高的淋雨架,用戶單位的人員都是驚詫不已,客戶領導馬上嗬斥下屬:“你們(men) 怎麽(me) 能讓吳總一個(ge) 女士上那麽(me) 高的地方。"其實我自己覺得這沒什麽(me) 。
對於(yu) 職場女性在臨(lin) 港的未來,我更認同濟平新能源鄒裕民老先生的那句話——女性在感性和理性交織的過程中,綜合處理事務的能力是更有優(you) 勢的。在同等高度的學識下,女性相對男性更善於(yu) 把感性的部分融入工作中,能夠賦予企業(ye) 與(yu) 組織更大的生機。
新片區的飛速發展和創新生態,為(wei) 女性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步入智能製造行業(ye) ,未來把握時代機遇和技術優(you) 勢,相信更多的有道有術、情懷和知識兼備的女性會(hui) 在臨(lin) 港新片區這塊創業(ye) 沃土中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社會(hui) 價(jia)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