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18新利lucky登录網站!
谘詢熱線

15651013786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解讀未來十年的中國製造業(ye)

解讀未來十年的中國製造業

更新時間:2015-12-23   |  點擊率:2183

為(wei) 實現“中國製造2025”確定的目標,*將成立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並製定“1+X”的實施方案和規劃體(ti) 係;發改委正在製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我們(men) 來看下未來十年的中國製造2025新概念製造業(ye) 到底有哪些吧。

一、工業(ye) 互聯網機器人

  中國製造2025規劃,zui主要內(nei) 容就是工業(ye) 4.0和機器人。工業(ye) 互聯網和機器人無疑是“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內(nei) 容。隨著和“互聯網+”的融合,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升級,也將圍繞工業(ye) 互聯網和機器替代的路線來展開。工信部部長苗圩日前就表示,工業(ye) 企業(ye) 應用互聯網技術提高整體(ti) 競爭(zheng) 力,就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也是“互聯網+”zui早實現的行業(ye) 之一。而智能機器人和數控機床的使用,則將成為(wei) 先進製造裝備的“大腦”。機器人協會(hui) 的數據顯示,去年工業(ye) 機器人銷量增長27%,達到22.5萬(wan) 台左右,其中中國市場的工業(ye) 機器人銷量增長54%。工業(ye) 互聯網代表著新的生產(chan) 力方向,將為(wei) 傳(chuan) 統行業(ye) 帶來巨大效率改進,未來20年中國工業(ye) 互聯網有望可帶來3萬(wan) 億(yi) 美元GDP增量,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市場空間巨大(與(yu) 製造行業(ye) 息息相關(guan) 的耐候綜合老化行業(ye) )。

二、5G雲(yun) 計算大數據

  阿裏巴巴發布國家發改委“十三五”規劃預研課題的草案《中國信息經濟發展趨勢與(yu) 策略選擇》。在這份草案中,阿裏建議,“十三五”期間中國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建設重點應由“鐵公基”轉向智能手機、雲(yun) 計算、大數據。由此可見,雲(yun) 計算、大數據極有希望成為(wei) 未來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重點。另外,工信部副部長懷進鵬日前也表示,大數據應用對醫療、社會(hui) 治理等領域有重要意義(yi) ,對科技創新、調整結構等很重要;同時,懷進鵬也提到,在5G技術研發和有關(guan) 需求等方麵,中國已開始布局和準備。未來,5G的應用範圍將會(hui) 非常廣泛,如涉及無人駕駛、自動駕駛、導航、製造業(ye) 、流通領域、新聞領域等。

三、航空航天裝備

   航空發動機項目被譽為(wei) “中國心”。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曾專(zhuan) 門提及航空發動機。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每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重點工程,後續都會(hui) 獲得政策的有效落實。因此,此次國務院會(hui) 議專(zhuan) 門將航空發動機確定為(wei) “中國製造2025”的方向之一,或許意味著發動機專(zhuan) 項扶持政策已呈呼之欲出態勢。發動機產(chan) 業(ye) 有望獲國家千億(yi) 以上專(zhuan) 項資金強力扶植,預計未來20年我國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需求超2萬(wan) 億(yi) 元。另外,在航空領域裏,嫦娥探月工程無疑是未來一段時間的焦點。就在3月12日,國防科工局宣布,探月工程將加大向社會(hui) 開放力度,以此作為(wei) 國防科技工業(ye) 堅持軍(jun) 民融合深度發展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ju) 措。因此,嫦娥探月工程無疑將為(wei) 相關(guan) 企業(ye) 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市場空間巨大(與(yu) 製造行業(ye) 息息相關(guan) 的耐候綜合老化行業(ye) )

四、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

  工信部去年年底製定《海洋工程裝備行業(ye) 規範條件》,借此進一步加強海洋工程裝備行業(ye) 管理,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引導海洋工程裝備生產(chan) 企業(ye) 持續健康發展。受益於(yu) 海洋強國建設,海工裝備具有良好成長性。另外,此前由央行牽頭起草的《金融業(ye) 支持船舶工業(ye) 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已經上報國務院,有望於(yu) 近期發布。該政策的出台,無疑將給造船行業(ye) 帶來一劑強心針。

五、先進軌道交通裝備

  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還聽取了南北車重組進展情況匯報。這意味著人們(men) 將很快看到世界zui大的軌道車輛製造企業(ye) “中國中車”的誕生。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合並後,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商將合力開拓海外市場,推動中國裝備走出去,打造“中國製造”的形象。

  另外,隨著中西部鐵路投資力度的加大,“一帶一路”的推動,以及城市軌道交通的大發展,都有望給我們(men) 國家的軌道交通裝備行業(ye) 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六、節能與(yu) 新能源汽車

  近期汽車協會(hui) 數據顯示,2015年2月份我國汽車產(chan) 銷總量低迷,但新能源汽車卻出現井噴式增長。交通部3月18日也發布《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ye) 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提出2020年,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ye) 的應用初具規模,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和城市物流配送等領域的總量達到30萬(wan) 輛。在政策持續加碼下,今年新能源汽車有望繼續加速普及,全年有望實現至少翻倍增長。

  除政策支持外,互聯網*也紛紛布局智能汽車,阿裏巴巴牽手上汽,北汽攜手樂(le) 視網,百度年內(nei) 推出智能汽車,智能汽車行業(ye) 有望迎來發展元年。

 七、電力裝備

  近日,新一輪電力體(ti) 製改革落地,為(wei) 能源互聯網發展掃清了體(ti) 製障礙。隨著電動汽車大規模推廣、充電樁建設提速以及儲(chu) 能技術的快速應用,能源互聯網建設將提速,在售電側(ce) 放開、電力自由交易、分布式能源推進的情況下,將誕生新的商業(ye) 模式。未來的智能電網,將成為(wei) 網架堅強、廣泛互聯、高度智能、開放互動的“能源互聯網”。

  無*偶,國家電網近期也表示,將組織開展智能變電站建設,新建智能變電站1400座;組織開展用電信息采集係統建設,安裝智能電能表6060萬(wan) 隻,建成投運“三線一環”高速公路城際互聯快充網絡。可見,隨著支持政策的頻出,將帶動新能源、智能電網等產(chan) 業(ye) 鏈熱度的持續升溫。

 八、新材料

  2015年3月,*3萬(wan) 部量產(chan) 石墨烯手機在重慶發布。2015年將成為(wei) 中國石墨烯產(chan) 業(ye) 爆發的元年,以石墨烯鋰電池有望zui早實現產(chan) 業(ye) 化生產(chan) ,另外伴隨著電動汽車的蓬勃發展,預計今年石墨烯鋰電池產(chan) 品的商業(ye) 化應用將在中國帶動100億(yi) 元的產(chan) 業(ye) 鏈。

  除石墨烯外,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新型纖維材料。作為(wei) 高性能纖維的一種,碳纖維碳材料已在軍(jun) 事及民用工業(ye) 的各個(ge) 領域取得廣泛應用,從(cong) 航天、航空、汽車、電子、機械、化工、輕紡等民用工業(ye) 到運動器材和休閑用品等。可見碳纖維被認為(wei) 是高科技領域中新型工業(ye) 材料的典型代表,將為(wei) 世人所矚目。

 九、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今年年初,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起新的‘醫療倡議’,美國將從(cong) 2016年財政預算中為(wei) 醫療項目劃撥2。15億(yi) 美元經費。而據專(zhuan) 家統計,中國國內(nei) 基因檢測及其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將可能形成每年超過1000萬(wan) 人次以上的檢測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基因檢測的中國市場規模或超過千億(yi) 元,醫療將成為(wei) 中國醫療行業(ye) 的新藍海。

  在移動醫療方麵,國家有關(guan) 部委正在謀劃建立國家層麵的醫療信息化平台,各地醫療數據可以在平台上互通互聯。據數據統計,我國移動醫療市場未來將保持高速發展,至201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200億(yi) 元,未來三年年複合增長率超過80%,移動醫療或將成為(wei) “互聯網+”zui大風口。

十、農(nong) 業(ye) 機械裝備

  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繼續鞏固農(nong) 業(ye) 基礎地位,並加快農(nong) 業(ye) 現代化建設步伐。3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上再次強調“三農(nong) ”工作是政府工作重中之重,走新型農(nong) 業(ye) 現代化道路,其中農(nong) 機現代化,農(nong) 機發展再受關(guan) 注。

  農(nong) 業(ye) 機械化的發展將對我國農(nong) 業(ye) 發展起到深遠的影響,隨著高層對於(yu) 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重視,積極發展農(nong) 業(ye) 機械化將給整個(ge) 行業(ye) 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此外,在國家購機補貼政策的拉動下,連續幾年來,農(nong) 民購置農(nong) 機熱情高漲,農(nong) 機銷售十分火爆,這將對農(nong) 機板塊構成支撐。正可謂農(nong) 業(ye) 現代化,農(nong) 機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