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作為(wei) 推動全球能源轉型的一種可行技術路線,逐漸成為(wei) 世界能源領域的熱點話題,我國也在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計劃的主要任務中,提出要製定國家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戰略規劃。
全球氫能產(chan) 業(ye) 處於(yu) 快速發展前期,未來全球氫能產(chan) 業(ye) 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重大機遇。
氫能概述
氫氣的屬性有兩(liang) 個(ge) 。一個(ge) 是化學屬性,氫氣作為(wei) 化工原料得到廣泛應用,如用於(yu) 煉油、煤炭深加工、合成甲醇、合成氨等。二是能源屬性,氫氣具有熱值高(單位質量的熱值約為(wei) 煤炭的4倍、汽油的3.1倍、天然氣的2.6倍)、終端利用無汙染、便於(yu) 大規模存儲(chu) 、可與(yu) 多種能源便捷轉換等優(you) 點、被國際能源署譽為(wei) “未來能源構架的核心"、可應用於(yu) 動力、電力、家庭用能等多個(ge) 領域。隨著化石能源資源緊缺、氣候變暖等問題加劇,以及氫能產(chan) 業(ye) 各環節的日漸成熟,氫能利用將越來越廣泛。
氫能發展現狀
(一)製氫
製氫環節主要包括電解水製氫、煤製氫、天然氣製氫、生物質製氫、光解製氫、熱化學製氫、工業(ye) 副產(chan) 氫等方式。
(二)儲(chu) 氫
根據狀態,儲(chu) 氫可分為(wei) 高壓氣態儲(chu) 氫、低溫液態儲(chu) 氫、有機液態儲(chu) 氫、固態儲(chu) 氫。
運氫
運氫主要方式包括氣氫拖車、液氫槽車、管道運輸。
用氫
目前我國生產(chan) 氫氣95%作為(wei) 化工業(ye) 的原材料應用於(yu) 傳(chuan) 統工業(ye) 領域,其餘(yu) 5%用於(yu) 以氫燃料電池為(wei) 核心的能源網絡。其中,氫能主要有動力、電力、家庭三個(ge) 應用方向。
1.動力領域應用現狀
動力方麵,氫氣可用於(yu) 汽車、飛機、輪船、火箭等領域,其中目前最主要、前景廣闊的應用場景是氫燃料電池車。氫能汽車包括氫燃料內(nei) 燃機車、氫燃料電池車兩(liang) 種。
2.電力領域應用現狀
與(yu) 其他儲(chu) 能技術相比,氫儲(chu) 能主要優(you) 勢是環保性能好,但其投資成本遠超抽水蓄能、電化學儲(chu) 能、壓縮空氣儲(chu) 能,且響應速度慢、效率低,如果製氫電價(jia) 為(wei) 0.1元/kWh,則氫儲(chu) 能能源成本將下降到0.5元/kWh左右,低於(yu) 電化學儲(chu) 能能源成本。
3.家庭領域應用現狀
主要用途是家用燃料電池熱電聯供係統。該方麵外國企業(ye) 技術優(you) 勢明顯,國內(nei) 企業(ye) 技術水平尚不具備商業(ye) 化條件。
4.國內(nei) 氫燃料電池現狀
氫能應用的核心技術和產(chan) 品是氫燃料電池。國內(nei) 氫燃料電池與(yu) 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為(wei) 使用壽命較短,車用氫燃料電池壽命一般為(wei) 2000~3000小時,水平可達到5000小時,另外氫燃料電池關(guan) 鍵零部件質子交換膜目前僅(jin) 有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具備商業(ye) 化供應能力,催化劑等核心材料也主要依賴進口。
初步認識
一是氫氣能量密度高,環保性能好,是能源低碳轉型的重要方向。
二是國內(nei) 氫能產(chan) 業(ye) 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仍有大量關(guan) 鍵技術、零部件依賴國外。
三是全球範圍內(nei) 正掀起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熱潮,將極大推動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
四是國內(nei) 傳(chuan) 統石化能源企業(ye) 紛紛布局氫能業(ye) 務。
五是氫能尚不具備應用於(yu) 儲(chu) 能領域的條件。
氫能發展潛力
21世紀初以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影響,節能減排和能源清潔化步伐加快,氫能在能源轉型中的潛力再次獲得人們(men) 關(guan) 注。氫能是理想的清潔二次能源,用可再生能源製氫,用儲(chu) 氫材料儲(chu) 氫,用氫燃料電池發電,將構成可持續利用的氫能係統,成為(wei) 可再生能源之外實現“深度脫碳"的重要路徑。
近年來,氫能作為(wei) 潛在新興(xing) 能源,逐步進入中央和地方政府中長期規劃視野。在《中國製造2025》《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一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等多個(ge) 國家規劃中,明確提出將“氫能與(yu) 燃料電池"作為(wei) 戰略重點。
盡管我國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已經具備一定基礎,但是要破解我國能源發展難題,發揮氫能在我國能源轉型中的巨大潛力,還有不少現實問題和挑戰亟待解決(jue) 。
第一是公眾(zhong) 認知問題。氫氣的化學性質活潑,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將氫氣作為(wei) 危化品進行管理,應用領域局限在化學品,未將氫能作為(wei) 能源管理,公眾(zhong) 認知水平較低。
第二是頂層設計問題。不論是從(cong) 氫能的生產(chan) 、儲(chu) 運,還是技術要求等環節,目前國家對於(yu) 氫能的支持僅(jin) 出現於(yu) 新能源發展等政策中,還沒有專(zhuan) 門的氫能政策,尚未製定專(zhuan) 門的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也沒有出台能夠提振市場預期的發展路線圖,上下遊產(chan) 業(ye) 不協調問題較為(wei) 突出,氫能產(chan) 業(ye) 長期可持續發展將受到嚴(yan) 重製約。
第三是技術裝備問題。燃料電池等氫能裝備關(guan) 鍵零部件較多、係統較複雜,用材特殊、製作工藝繁瑣,但我國相關(guan) 核心技術和設備自主化程度不足,核心零部件和關(guan) 鍵材料尚依賴進口。氫由化學品轉為(wei) 能源,在生產(chan) 、儲(chu) 運、終端設施以及應用領域產(chan) 品開發等全產(chan) 業(ye) 鏈上都需要有創新型技術作為(wei) 長期支撐。
第四是基礎設施問題。氫能基礎設施尤其是加氫站的建設布局,在很大程度上限製了氫能經濟的規模化,製約了氫能汽車的市場發展。截至目前,我國加氫站僅(jin) 有寥寥數十座,分布到有關(guan) 省市更是很少,加氫站建設主體(ti) 眾(zhong) 多,缺乏國家統籌和政策配套措施。加氫站及相關(guan) 基礎設施的布局能否快速啟動,其實又取決(jue) 於(yu) 氫成本的下降速度以及加氫站運營過程中政府的補貼力度。
第五是發展成本問題。氫氣需要二次製取,運氫、儲(chu) 氫、加氫各環節成本較高,引發人們(men) 對氫能經濟性的質疑。現階段氫能成本高,是技術原因,更是應用規模有限所致,國際能源署、國際氫能委員會(hui) 、彭博新能源財經等機構的研究均表明,產(chan) 業(ye) 規模化是降低氫能成本的關(guan) 鍵。
我國是較大能源生產(chan) 國和消費國,能源生產(chan) 和消費結構均以化石能源為(wei) 主,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態環境麵臨(lin) 巨大壓力和挑戰,氫能巨大發展潛力為(wei) 破解我國能源發展難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鑒於(yu) 氫能技術要求高、產(chan) 業(ye) 鏈複雜、投資需求大,需要政府、企業(ye) 和行業(ye) 組織等多方協同發力,搶占未來氫能經濟發展先機。未來還需多方協同發力。